本报记者李勇
店外的步行街上人来人往,但三楼以上的商场却异常冷清,大部分商铺都空置着。这是《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在*ST商场位于沉阳中街的商业城百货内看到的场景。
从*ST商城近日披露的2020年年报来看,公司去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0.73%,仅实现1.92亿元,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49亿元。这也是*ST商城连续第三年亏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2000年底上市以来,仅派发现金红利3次,累计现金红利3987.57万元;公司累计亏损已达5.83亿元。自2006年以来,*ST商城已连续1年亏损扣除非归属净利润后连续5年。 2019年半年报以来,公司净资产一直为负,持续经营能力不容乐观。
可持续性存疑
*ST Mall是沉阳一家历史悠久的商业零售企业。目前经营两个主要场馆,一是铁西百货,二是位于沉阳中街。位于商业城核心位置的百货店。由于2010年至2012年进行了全面整修,商业城百货的欧式外观依然十分抢眼。
然而,华丽的外表掩盖不了内心的落魄。记者近日走访了一家商业城百货店发现,商场一、二层还算正常,但三层以上却是连片的空置商铺,只剩下空地。柜台。网上只有一两家店五楼和六楼依然敞开着。
“很多季节性商家已经退出。他们通常在秋季和冬季的旺季期间入住,然后在旺季过后离开。”一名仍在商场四楼营业的商户告诉记者,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但受疫情影响,近两年更加明显。
在五楼,记者发现不少位置都被围起来,有的还写着“装修升级”。然而,当栅栏打开后,里面只是空空如也,并没有进行任何改造或改造。符号。许多餐馆和健身房也关门了,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
商业城百货的冷清与店外步行街以及马路对面的大商新玛特中街店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记者注意到,虽然位置、面积、装修稍微逊色一点的是,大商新玛特中街人来人往的人很多。就连秋冬服装专区,也没有空的柜台。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末,*ST商城货币资金为6.97亿元。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有2099.68万元,其中1600.69万元被法院冻结。由于受到限制,公司业务经营困难。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提到,*ST商城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亏损,连续三年亏损现金、现金净增值为负值,营运资金连续三年为负值。截至2020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34亿元。尽管该公司已披露拟采取的改进措施,但可能会对其继续运行的能力造成损害。引起重大疑问的事项或情况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重组忽略主业?
长期以来,*ST商城主营业务不景气。 2020年,*ST商城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攀升至117.55%,亏损较2019年扩大40%以上。
对于经营状况的进一步恶化,*ST商城商城在年报中解释称,“作为传统实体零售企业,公司经营不仅经受住了线上电商的持续冲击,还遭遇了疫情的突然袭击。
但值得注意的是,沉阳中捷被誉为“第一”。 “东北第一街”。商业城百货位于沉阳中街中心,与地铁相连。2020年,沉阳中街将全面改造客流和商圈优势更加凸显。然而,*ST商城却根本无法推广,经营也没有任何起色。
此外,行业内多数企业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已明显复苏。但去年二、三、四季度*ST商城的单季度业绩甚至高于一季度。很差劲,完全没有好转的迹象。
因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亏损,*ST商城在2019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2020年再次亏损,*ST商城将继续面临退市。市场风险。 4月9日,*ST商城披露公告称,公司股票将继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公司2021年度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相关情形的,公司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根据公司官网显示,*ST商城原本是一家国有企业。原控股股东商城集团于2005年6月启动重组,最终于2009年下半年完成重组,自此,*ST商城转型为民营上市公司。此后,深圳启创能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时,*ST商城进行了大规模升级。经过两期扩张,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峰值18.6亿元。但大额投资也加剧了经营压力。 2012年、2013年,*ST商城接连亏损。
公司现任控股股东茂业集团中兆投资于2014年正式接手。2014年,茂业集团相关企业与*ST商城签署贷款协议,为公司提供财务支持。自从n、*ST商城将辽宁物流99.94%股权及安利地产100%股权转让给关联方茂业商厦,并于当年成功实现保壳。
2015年,*ST商城计划收购易族汽车网络。后因上市公司权益受到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重损害且事态尚未解决,该预案未能通过证监会审核。
2016年,*ST商城首次准备出售铁西百货,但未能完成。随后,其将盛京银行股权出售给关联方太原茂业,从而保证了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盈利,暂时避免了退市危机。
此后,2018年,公司计划收购Star Software; 2019年,计划收购优易购; 2020年,公司拟出售铁西部店和商业城百货,并同时购买实际控制人名下的崇德物业。但上述重组均未完成。
在*ST商城忙于重组的同时,公司主营业务却不断下滑。
“云消费时代,消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来选择商品和服务。消费呈现出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商场、百货过去的经营经验和所谓优势,已经成为制约其创新发展的包袱。”对于一些零售百货转型中遇到的困难,来来表示,中国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不少企业在CE拥有良好的商业经验,但其资源渠道和商业理念跟不上消费的变化。主营业务发展乏力,找不到新的发展方向。一些企业在各个领域都陷入困境。各类非主业进行了一些盲目投资和探索。跨境经营看似有很多新的投资和发展机会,但成功的难度也极大。
多起关联交易引发争议
事实上,茂业系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时的一系列操作也引起了市场的争议。
公告显示,最初几年,*ST商城从关联方获得的贷款约定的资金占用费为每年10%。近年来,该值已修改为不超过10%。记者注意到,在股吧、上交易互动等平台上,有投资者质疑关联方提供的贷款利息是否过高。
“资金占用费为10%,明显高于市场费用(水平)。作为商业城最大的利益相关者,茂业希望商业城的管理层能够在如此高的费用率下做出一些理性的决策。 ”有投资者在上交所电子互动平台上这样表示。
对于这一数据,有市场人士也向记者表示,“10%的年化利率不能说高,但肯定不低。”
除了借款利率问题,外界还多次质疑该公司向关联方出售资产的行为,认为其涉嫌“倒卖”,公司也多次对相关问题进行澄清和解释。
<公司按面值出售资产,但以超过16倍溢价购买(崇德)房产(向实际控制人)。这是否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 2020年,公司提出新的重组方案正在制定时,有投资者在上交所e互动平台对公司提出质疑。对于公司去年提出的重组方案,中小投资者也选择了通过投票的方式行使其权利。记者注意到,2020年召开的两次涉及重组方案投票的股东大会上,参与投票的股东数量较多。第一次是200票,第二次是333票,两次投票都出现大规模反对,两次投票都没有被否决。通过了。期间,有投资者在上交所电子互动平台留言称,他们接到拉票电话,希望公司不要再从事非法拉票工作,多一些诚意。
相关重组方案两次被否决后,不少投资者在上交所电子互动平台留言称:“重组已两次被否决,希望茂业不要利用其谋取私利” “我认为大股东有最终决定权。” “无论大小股东,都是公司成长的基石。建议你的公司不要为了大股东的利益而随意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这种做法可能会暂时赚到钱,但绝对会赚到钱。”从长远来看,最终会失败。”
未来将走向何方?
多次重组均未成功。为了让2021年过得更轻松,*ST商城在运营上也下了一番心思。记者注意到,资产折旧金额较大每年的业绩都是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 2020年底,*ST商场通过决议,决定将部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因此,相应的资产无需计提折旧和摊销。预计公司2021年折旧摊销将减少约4516.01万元,这意味着2021年利润总额将相应增加约4516.01万元。
“资产还是原来的资产,仅仅改变会计处理不会产生奇迹。”前述市场人士认为,要做好主业,还需要更加具体的工作。在努力中。
赖阳认为,企业除非进行战略性、根本性的商业模式重构、彻底转型,否则未来的发展未来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重组方案两次被否决后,公司重要股东王强及其一致行动人陆续从二级市场增持。公司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王强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股份3339.84万股。三个多月时间,王强持股比例已从原来的6.44%增至18.75%,与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兆投资持股比例相差仅5%左右。
王强在相关股权变动公告中表示,不存在寻求公司控制权的意图或安排,但未来可能会继续增持。未来如涉及控制问题,将及时履行必要的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目前茂业集团并不想放弃控股权,王强正在大力增持,与中兆投资的持股比例越来越接近。”前述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的情况增加了不确定性。双方持股比例较高。如果未来双方意见不一致,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将会更加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从二级市场来看,*ST商城的股价近乎期货价格一路上涨,近几日多次触及涨停。 3月份以来,截至4月12日收盘,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累计涨幅已达72.58%。
“目前形势下,*ST商城仅靠主业很难走出危机。这很可能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佤族吴强的增持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于近期股价走势,前述市场人士认为,“公司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此次上涨应纯属市场炒作,且退市新规取消了暂停和恢复上市,目前已进入四月。 ,留给*ST商城的时间不多了,投资者需要注意公司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