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千年梦想今日成真。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是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成果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贫困地区努力克服疫情、灾害等挑战,在巩固扩大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动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走遍祖国各地,走进火热的生活,记录脱贫群众幸福的声音,聆听脱贫群众的声音。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推进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的时代交响曲到乡村振兴。
即日起,新华社将推出《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栏目,推出一线记者系列报道,向读者呈现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进展继续汲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以乘势而上的奋斗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干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n
\n\n\n
\n这是脱贫群众新奋斗的起点——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精神面貌明显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能力显着增强。
今年是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全面推动工作重点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消除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斗志昂扬,继续奋斗,乘势而上,努力克服疫情、灾害等风险挑战,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起点高,新生活绽放幸福笑容
湖水清澈,悬崖雄伟。
隐藏在深山里的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乡花屋村走红了今年。
这是位于乌江源头的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乡花屋村,拍摄于2021年7月24日,马窝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从贫困山水到特色旅游村,村民们正在幸福小康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以前进出村子必须徒手攀爬岩壁。”对比过去和现在,村民万吉兵感慨地说,“现在路修好了,从集镇到村里只要10多分钟。”
万吉兵已经从15岁起就开始外出打工。在他眼里,在山里是没有办法生存的,打工是唯一的出路。
这是通往华的路2021年7月23日拍摄的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乡吴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17年,家门口修建了同村、同筑路。花屋村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业逐步发展。
万吉兵一直不想离开。
2018年,他花了多年的积蓄,盖了一栋三层楼房。
去年10月,他开了一家农家乐。 “今年营业收入已突破10万元。”言语中掩饰不住他的喜悦。
目前,村里有农家乐30多间,民宿10多间。越来越多像万吉兵一样的村民在家里安居乐业。
脱贫后,幸福写在人民群众的笑脸上。这种幸福是有保障的、可持续的,人民群众都很安心。
这种幸福来自于发展环境的极大改善——
“现在是幸福的时代。”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孔当村79岁的独龙族老人孔多娜说。
曾几何时,冬天是她记忆中最难熬的时光。她出生时,当地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吃不饱,穿不暖,房子漏水。全家人都裹着被子睡觉了。
这是云南省贡山独龙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孔当村场景(2020年10月31日拍摄)无人机)。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如今,新建的木屋是一家人住过的最好的房子。“有了工业,生活改变了很多,电器全部都用上了。”家里都有。”Kongdonna说:“以前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都能吃到荞麦糕,但现在我可以每天吃肉了。”
独龙河还是老样子,但人类世界变了。
8年来,贫困地区弥补了基础设施短板,解决了长期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出行难、出行难等瓶颈问题。电力、水利、通讯等,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这种幸福来自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明显提升——
”家门口步行上班,男人种蘑菇,女人织袜子。”这是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清龙泉社区居民王庆峰夫妇的日常生活。与他们一样,社区500多户搬迁户实现了就业、就业增加了他们家门口的收入。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蘑菇产业基地,扶贫搬迁户正在忙碌温室(2020年照片拍摄于2018年8月28日)。新华社记者肖一玖摄
走进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幼儿园孩子们的歌声、扶贫车间机器的轰鸣声、村里锅碗瓢盆的声音。搬迁居民的家...
烟花背后是当地配套建设的水、电、网、燃气、绿化、照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学校、诊所、幼儿园、养老院、红白议事厅,让搬迁群众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八年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贫困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发展基础更坚实,后劲更足。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孔当村,独龙族人上夜校(2020年摄) 10 月 28 日)。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这份幸福来自于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冬日暖阳下,索南欣慰地看着孙女的作业。
“虽然看不懂,但是心里舒服,我才二年级,已经拿到了6张证书了。”家里唯一的孙子已经上学的索南,现在希望孙女能上大学。 。
沙柳果洛藏工马村索南才让所在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鄂镇是一个纯粹的田园村庄。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县贡马村村民索南才让(左四)他的家人在一起(拍摄于2021年6月8日)。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脱贫攻坚带动畜牧业发展。今年,村集体经济已达38万多元。”村党支部书记索南财福丹表示,近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问题得到了解决,产业也腾飞了,未来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如今,在300多家企业的助力下,青海已开发出4000多种特色产品,形成了年产值近300亿元的产业。
脱贫攻坚极大释放了贫困地区的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产业结构显着改善,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电子商务、光伏、旅游等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这是2021年6月8日拍摄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马村(没有人和机器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脱贫攻坚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物质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脱贫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丰富和升华,信心更加坚定、更加坚定。他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坚强。他更加有活力,更有活力,从内到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脱贫成果有防返贫政策保障
11月26日,周口市扶沟县草里乡范家村天气晴朗,河南省。
脱贫男子范和胜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黄瓜。 “每斤比去年涨了1块钱。夏季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已挽回,今年大棚蔬菜收入5万多元。 ”
受今年7月下旬大雨影响,范和胜的5个蔬菜大棚全部歉收,他面临着返贫的风险。 “政府的灾后援助非常及时,补种的蔬菜也正好上市。”食品价格上涨。 ”
巩义市米河镇郑州市受灾严重,部分群众面临返贫风险。
记者走进村里“反贫困户”张西安家,看到这样的字样“监测户防返贫”帮扶清单上写着:镇内安排公益岗位每月不低于250元,对洪灾后困难群众补助630元,专项补助残联补贴5000元,合作医疗150元。
“房子修好了,镇里安排了工作,村干部经常上门慰问” ”张西安说。
在贵州青龙,28岁的郑金鹏疫情后选择在家工作,成为了一名美团骑手。每月收入五六千元,可以养家糊口。
p>脱贫成果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巩固成果同样艰巨。
为巩固脱贫成果,中央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继续压实工作责任——过渡时期,继续坚持五级书记齐心协力,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强化帮扶——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助其顺利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汇聚各方力量——东西扶贫继续落实合作对口帮扶、中央单位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
……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各地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那勒斯镇利亚村已经脱贫,但马学良一书记还没有走。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那勒斯镇利亚村第一书记马学良(右)到访到幼儿园了解适龄学生入学情况(2021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
来到利亚村第五年,他的目标没有改变:“如果每天能帮人们完成一件事情,日积月累,就能为群众解决很多困难。”他近期的主要任务是密切关注返贫风险,跟踪巩固帮扶成果。
按照中央部署,有五年过渡期。为脱贫县设立的。这五年,主要帮扶政策仍将稳定并不断完善,要“扶人上马、搭便车”。
临夏州选派了强村——驻村帮扶队伍,调整人员804人,保证了驻村帮扶队伍的稳定性。
为了把“最能打仗的人”安排到一线,贵阳将275个村列为乡村振兴支撑点,选拔872名干部扎根基层。
<为巩固脱贫成果,各地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云南建立“每月一次排查、每月一次研判、每月一次回顾、每月一次更新”每月”工作机制。新疆设立五级“区、县”“城乡”联动监测帮扶机制,防止返贫,实现动态监测、实时预警、防患于未然、快速脱贫、正常出清。
……
河北省蔚县创新打造“升级版”防止返贫工作机制,将参保范围内的监测对象纳入其中,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确保一户不返贫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新近日表示,今年以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大规模返贫风险总体可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巩固扩大,有效衔接开局良好。
乡村振兴持续奋斗中美丽画卷展开
又是柑橘丰收之年。
湖北省丹江口市席家店镇贫困家庭史本学的柑橘园再次迎来丰收。这得益于当地实施的柑橘“第二次革命”——将橙园由“密转疏”间伐,同时引进优质新品种。
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家店镇村民正在采摘柑橘(2021年10月8日摄)。新华社发(裴建丹 摄)
“经过技术改进,橙子个头更大、成熟快、产量更高。”史本学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甜。”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须振兴。
在中华大地,农民富裕、产业繁荣、乡村美丽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小康生活幸福在于繁荣的希望——土地投资权益、劳动收入收益、养老收益、扶弱收益、社会治理收益权、环保收益权……
来到贵州省息丰县石洞镇大洪村村民任芙蓉家,院子里干净整洁,整齐的。他指着墙上张贴的“六权共享”量化考核表说,全村398名村民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和基地打工收入,收入共享还惠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1年3月12日,贵州省息丰县石洞镇大洪村村民任芙蓉指着他的“六大‘共享权’量化驴”意见表格。新华社记者项丁杰摄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48元,实际增加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4.1%,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3.4个百分点。百分点。
丰收丰收,优质高效农业——
粮食主产县辽宁省昌图县保利镇围子村国家,通过土地流转和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降低种粮综合成本,增加种粮收入。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创历史新高,连续第七年达到1.3万亿斤。
美好图景,宜居宜业乡村——
根据中央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生态环境优美、环境优美,再现山清水秀、蓝天绿地、美丽乡村、和谐人民的美好画卷。
当前,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气质” ”。
寒冷的冬天,脱贫群众正在为幸福的新生活而奋斗。
这场斗争导致了根除消灭绝对贫困,走向伟大胜利;
这场奋斗,延续乡村振兴,照亮复兴征程。
文字记者:侯学晶、项鼎杰、王博、杨静、李伟、刘锦辉、罗晓飞
视频记者:吴红波、王泽、陆泽、邹建璞
记者:卢志敏、王天宇
海报设计:江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