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规实施第一年的“岁末”临近,经营不佳、保壳压力较大的上市公司再次进入压力期。上周,上交所*ST华资、*ST信谊两家公司的保壳行动或将被新出台的收入扣除规则“化解”。然而,这种紧张感不仅来自于时间的紧迫、规则的收紧、监管的严格,还因为重大违规退市再次牵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上周末,*ST信谊、*ST吉唐、*ST金刚也警示存在重大违规退市风险。如果预测成为现实,2021年将出现三起重大违规强制退市案件。
市场所见的“一年三起”并非偶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意味着证券监管和法律执法将对重大违法行为采取退市硬核,磨砺“零容忍”之剑。注册制下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浪潮势不可挡,它激起的泥沙注定会被优胜劣汰的洋流带到退市的出口。
时机已到:从五年三起到一年三起
自10月下旬拉响第一起重大违法退市警钟以来,*ST吉唐、*ST信谊立即开启连续跌停模式,*ST吉唐一度进入1元退市窗口期。即使随后股价出现反弹,也难逃两市A股最便宜的“标签”:截至发稿,*ST吉唐、*ST信谊分别报收于1.14元、1.41元,排名第一。两市A股价格最低位居第一。第三。
不出来就一击中。作为最具震慑力的退市指标,严重违规退市的“出击”,恰逢新机遇:新一轮退市制度实施元年。
重大违规退市机制初期,标准的制定与案件的出现始终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2014年退市制度改革首次增加了重大违法行为退市的概念,将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列为退市情形。然而,直到2016年博源投资在上交所横空出世,才实现了A股首家重大违法退市公司。到了次年,新泰电气的退市填补了欺诈上市的“空缺”。 2018年再次完善重大违规退市标准,明确了欺诈发行等四项重大证券法违法行为上市、欺诈发行重组上市、伪造年度报告以避免退市等本所认定的情形。同时,新增重大社会公共安全违法行为。非法的。 2019年,长生生物因危害公共安全和利益而被摘牌。 2014年至2019年,通过“五年三案”,随着重大违法行为的退市,逐步打开规则从纸面走向现实。
此后,证券执法调查力度持续升级。金亚科技、千山药机等公司先后敲响重大违法退市“警钟”。康得新和*ST被判犯有欺诈罪。经过查处,也有因严重违规被退市的公司,但即使暂停上市,最终还是被退市。造假严重的公司迅速出击的时刻没有看到ly清除。这对于打击证券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生态来说是无法做到的。更何况短暂还有遗憾。
新一轮退市制度的实施,再次激起了停滞多年的严重违规退市机制。标准方面,新增“重大财务造假及退市量化指标”。与前四种情况一起,重大证券违规企业被多维度“针对”。更具有影响力的是,从“揭开盖子”到退市的时间被大幅压缩。一旦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或生效的法院判决,公司股票当日将立即停牌并“冻结”,等待交易所在15个交易日内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停牌时间后移保证了投资投资者“用脚投票”的交易机会,而且由于不再有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的环节,获得“审讯函”后的退市流程也大幅精简,避免出现严重违规行为。企业长期“停留”在资本市场。
一时间,所有因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而被调查的公司都感受到了“零容忍”刀片的寒意,尤其是违规严重、在监管部门“备案”多年的公司。非法退市是“警钟”。结果,仅在2021年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一年,此前曾被立案调查的*ST金刚、*ST信谊、*ST吉唐3家公司就相继发布了行政处罚预告中国证监会的处罚。查明的事实很可能触发“熟食店”的条件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元年重大违法退市或将出自这三家公司。
从五年三起到一年三起,随着新一轮退市规则修订,重大违规退市也加速进入新的政策窗口期,迎来实施阶段新突破。
正面:需要“多元化入口”和“出口畅通”
*ST面临的不仅仅是政策改革的契机,仅靠退市政策的修改还不足以加速重大违规退市的步伐。如果只回顾演变过程重大违规退市机制的实施,并不能解释为什么2014年启动的重大违规退市直到最近才开始实施,用了两年时间才出现加速迹象,大案要案屡屡破获,不良企业频出。不断被“揭露”。
如果拉近坐标轴观察,可以发现近年来一些重大案件的时间线与登记制度改革高度重合。 “多元化入口”带来的成果,让“畅通出口”愈加迫切。资本市场不能只有“只进不出”的注册制。加大对严重违规上市公司的清理力度也是业界的共同呼声。
其中最直观的就是证券检查执法速度和力度的快速推进,为重大违规退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证监会查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法犯罪案件59起,占办理信息披露案件的23%,向社会移送相关涉嫌犯罪案件21起安全机关。 2021年,查处更严、更快、更严肃的势头将更加明显:仅2021年上半年,证监会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119起,并移送涉案人员266人,比去年同期增长达到1倍多。与此同时,证监会还及时将17起重大案件副本送检检察院。监管执法就像一个永远不会缺席的“守望者”,信息泄露、违规违法行为永远都在视线之外。
从更广的层面看,打击重大证券违法行为是立法执法的“硬规则”和“硬拳”。今年7月出台的《关于依法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的意见》,是我国首次出台的《关于依法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行为的意见》。资本市场历史上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联合发布的打击证券违法行为专项文件,成为对证券违法行为“零容忍”。 《最高宣言》。今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证监会、公安部联合开展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此消息传遍市场。立案侦查重大典型案件19件,检察院正在办理的7件案件中有2件。金融诈骗案件。
从顶层设计到微观案件,从证券系统到社会各界,对重大证券违法行为进行重拳出击、重罚已成为最广泛的共识。这股力量所积累的势能使得“重大“非法企业应退”已成为共同目标。
你们有为:敢于在正面交锋中打一场“硬仗”
当势头强劲时针对“最难退市”群体的重大违法退市机制的每一步都需要监管层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推动,用重大违法退市的“难度”来磨练“硬度”
一批不良企业拥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严重违规给退市进程带来对抗和阻力,不少退市困难户经历了资本体系的操纵和抛弃,不再有实力和资金盘活主业,也没有资本寻求产业合作、引进战略投资。2014年重新开始,成为最“老牌”的ST。自2014年破产重整以来,因信息披露不一致、信息不清等问题,监管问询日趋普遍。无疑是同期收到问询信最多的上市公司。
另一个难度在于,市场还没有完全给予“坏公司差价”。虽然“面值退市”的市场化方式淘汰了不少ST公司,但由于市场对概念炒作的“惯性”,不良公司被市场“抛弃”的价格机制并不明显。面值退市并不是对每一个订单都有效,严重违规需要与公司“正面交锋”才能退市。例如,涉嫌违反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ST天成,面临公司违规使用资金、未履行担保、担保等问题。正接受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及经营风险。今年5、8月,因白酒概念毫无根据,股价陷入困境。 。直到今年10月中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被公安部门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公司股价才“恢复原状”。
另一层“难点”是,避免退市的动机强烈,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在壳资源充足的时代,通过借壳借贷、重大资产收购、结构性交易等方式“化麻雀为凤凰”或避免退市是常见做法。但如今,手段往往更加隐蔽,而且很难做到这一点,直到“揭开盖子”的那一刻才发现。
例如,*ST吉堂借壳啤酒花时,马空壳公司的市场价值已达数十亿元。高昂的借壳成本推高了交易估值,打开了金融欺诈和虚假披露的“潘多拉”魔盒。 2017年至2019年,公司通过虚构销售、采购等行为,虚增净利润7.01亿元、6.08亿元、2.99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净利润的120.65%、107.61%、226.52%。分别时期。一家看似履行了业绩承诺的企业,实际上连续三年在采购、销售等关键环节捏造了业务。可以说是系统性、全链条诈骗的典型例子。
虽然正面交锋是一场“硬仗”,但退市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停止。重大违法违规退市警报的接连敲响,无疑宣示了证券监管“零容忍”利剑的决心。那些迷惑多年的账目、悬而未决的阴谋、错综复杂的局势、隐藏着邪恶、人和做法的污秽,都在摇摆不定。网络把那些该退却又不肯退的人的过去连根拔起,带走了他们对资本市场的所有留恋和不切实际的想法。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