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名为“徐星私募证券基金”的私募机构发布公告,变更绩效薪酬计提方案,强调客户只能获得“正回报”,以符合监管重视“投资者利益”的要求。 ”。 “第一”理念。

事实上,近两年市场行情不佳,私募基金收费问题屡屡引发争议,良性收费模式被广泛讨论。在部分私募机构开始主动降费的背景下,万亿私募行业的“价格战”已经打响。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产品降费必须理性看待。费率应根据策略的市场竞争力来确定。不同性能的策略未来可能会逐渐面临差异化的收费模式。随着长期超额收益下降,投资投资者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转向费用较低的指数基金。

私募基金再次修改收费标准

近日,一家名为“旭星私募基金”的私募机构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惠及投资者,增加客户投资收益方面,经过与托管机构、合规部门的长期沟通协调,公司将于近期完成徐星成长一号绩效薪酬计提计划的变更。

其中,绩效薪酬计提时间由“产品分红时、客户赎回时、产品清算时计提”变更为“客户赎回时、产品清算时计提”。绩效薪酬计提方案由“产品收入的18%”变更为“基准沪深300指数超额收入的20%”,并明确了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产品必须具备绩效前有正收入可计入薪酬;其次,产品必须有超额收益才可以计提绩效薪酬;第三,绩效薪酬计提后,客户收入必须为正数,否则无法计提。旭星私募证券基金业绩报酬计提方式的此次变更,强调了为客户“正回报”的前提,符合监管强调的“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理念。

11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向全体私募基金发出十方面建议管理者及其从业者。倡议。强调要坚持长远理念,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长期考核激励和收入分配机制。计算时绩效薪酬中,投资者必须优先考虑投资者的利益,不急功近利,不短视浮躁,纠正过度激励和短期激励。

事实上,私募基金行业的费率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绩效薪酬计提方式,屡次引发投资者争议。

一般来说,投资者购买私募产品需要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购赎回费、固定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申购和赎回费用一般由销售渠道收取;固定管理费一般为2%。虽然它们是由私募基金管理人收集的,但实际上它们往往分为私募基金和销售渠道两部分;此外,私募基金管理人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一些绩效奖励是计算出来的有的按基金的绝对收益计算,有的按超过一定水平计算。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部分计算,收费比例一般为20%。事实上,销售组织也可能共享它。

此前,有投资者举报称,他于2021年9月斥资150万元购买了一家百亿量化私募公司的中证500指数成长产品。一年半后,他仍然丢掉了近10分。但他却被告知要对超额收入计提绩效补偿,共计3万多元。近日,有投资者反映,自己投资某量化私募指数增强产品时,持有期间收益为负,但按超额收益计算业绩补偿,扣除数百万元。

这种绩效工资计提方式虽然符合基金合同的要求,是市场上指数增强产品常见的计生方式之一,其合理性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也受到了诟病。不少投资者心存疑虑。该提案强调,在计算绩效薪酬时必须优先考虑投资者的利益,这直接回应了此类争议问题。

合理对待降费产品

在部分产品费率引起投资者不满的同时,一些机构也开始主动降费。一方面,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管理人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中,私募基金机构之间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私募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小私募乐趣无穷ds 越来越集中。突破的难度逐渐增大。在此背景下,降低收费的尝试开始出现。

比如,某百亿私募基金近期在渠道推出的一款股票产品,采用了新的收费模式,以“年化单利10%”为计提基础,由管理人直接收取的管理费更是低至千分之五,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该产品软锁定期为三年,仅对年化单利高于10%的部分计提业绩补偿。由经理直接收取的产品固定管理费已降至0.5%。渠道固定管理费为1.5%。此外,私募大佬但斌也发文称,旗下所有累计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将l 不再收取管理费。

除了百亿私募之外,一些新兴私募也通过降费吸引关注。去年11月,量化私募宏源太平宣布,当月认购/认购其新CTA产品,将享受“一年免手续费”折扣。另一家量化私募公司盘松资产也宣传其指数增值产品只收取管理费,不收取业绩补偿,引起了渠道的广泛关注。

事实证明,低成本的产品确实更有吸引力。前述量化私募盘松资产成立于2022年,并于当年12月在基金业协会成功注册。但据了解,盘松资产规模此前已超过20亿元,发展较为迅速。 “费用减免on 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噱头,让筹集资金变得更容易。 “渠道每年都有很大的发行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募资计划。”深圳私募市场人士李雷(化名)表示。

那么,费用下调真的能让投资者受益吗?

一位私募市场人士表示,如果管理人的费用减免返还给投资者,投资者确实能够享受到实惠;如果只是为了渠道盈利,就像前面提到的案例一样百亿私募基金中的一半将固定管理费给渠道,减少的费用并没有给投资者,投资者无法从中受益。另外,如果封闭式的费用减少——期产品,意味着投资者本身也失去了流动性。降费只是对流动性的补偿,不存在从降费中获益的情况。

量化私募上海证券人士也表示,如果管理人具有较强的投研能力,并能保持优异的业绩,那么费用的下调将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性价比。如果管理人因业绩不佳而降低费用以恢复投资者信心,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产品投资策略、业绩、投资风格等的审慎判断,做出不符合自身意愿的投资。决策。

虽然低费率的产品性价比更高,但低费率并不一定意味着该产品会更受欢迎。产品的投资策略、业绩、投资风格等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投资者更关心产品质量和实际回报。”一位第三方渠道客户经理表示,“从我们渠道来看,大多数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都比较理性,并把策略的核心竞争力y 作为他们的首要考虑因素。因素,而不是先考虑费率,这也是投资者逐渐成熟的体现。”此外,他表示,销售渠道不会盲目推荐资质较差的产品进行返利,这样后续的售后压力可能会更大如果只是因为战略竞争力下降而降费,作为渠道我们会更加谨慎。

降费可能成为长期趋势

虽然直观上来说,费用降低是投资者所期待的,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基金收取的费用是私募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盲目降低费用或削弱公司投资研究能力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降低固定管理费可能会影响私募机构的日常运营。私募股权也是一家盈利模式单一的公司。在熊市中,没有后端业绩补偿的情况下,公司的投资研究支出、人才成本和运营费用均来自于固定的管理费收入。费用下调可能会影响投研团队的稳定性,极大削弱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一些中小私募机构的正常经营和生存。这种情况下,净值很难恢复。”北京私募股权投资人王伟(化名)表示。

“这一点在股票量化私募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量化私募的战争已经打响,没有好的待遇很难留住优秀人才。私募基金管理人是轻资产企业,人才是核心 竞争力和人才是战略迭代和发展的有效支撑前述三方渠道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海外,在美国等成熟金融市场,过度收款收益相对难以获得,因此不同产品费率策略差异较大,其中低波动策略和SmartBeta策略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相对较低,低于目前国内水平;而获取超额收益能力较强的另类策略管理人往往拥有较强的定价能力,且替代产品的收费比国内要高,绩效薪酬的费率也呈现出比较大的分化,征收方式也比较多元化。

所以在中国,目前是“2+20”的费率结构合理吗?降费会成为长期趋势吗?

某知名FOF机构总经理表示,随着供给量的增加随着市场上策略相似的私募基金数量增多以及投资者的日益成熟,供需双方讨论费用的空间更大,“价格战”出现。这是符合经济原理的正常现象。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渗透率和同质化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对价格会变得更加敏感,因此未来降费将会持续发生,直到供需达到新的平衡。

有机构认为,只要是私募,无论业绩、收入来源,收取2%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薪酬肯定不合理。私募股权行业是市场化行业,价格竞争是正常现象。未来,性能好、有竞争力的产品,费率就会高,反之亦然。这是正常的充电系统。本质上,利率应该由市场决定市场竞争力是战略和市场博弈的结果。

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Alpha收入越来越难找,从主动到被动、从Alpha到Beta的转变也会促成费率的下降。王伟表示,未来降费常态化并不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打价格战,而是因为市场越来越成熟。私募股权管理公司为客户赚取的超额回报正在下降,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投资费用较低的投资。的指数基金。前述FOF机构总经理也表示,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增强,投资者对Beta的熟悉度会越来越高,而整体市场的Alpha会越来越少;因此,未来会对Beta,或者相对收益特征明显的产品进行收费。 ,管理费和业绩报酬可能会越来越低,而阿尔法或绝对回报产品的费用可能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