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11月10日,上证指数上涨3.39%。与此同时,公募基金也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10月29日起,12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陆续宣布自购基金产品,自购总额达17亿元。从今年8月下旬算起,易方达、华夏等近50家机构已宣布采购自有产品,总金额超过33亿元。

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接力自购?这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公募基金自购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处于历史低位,他们认为现在是布局公募基金的好时机。平等市场。另一方面也是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从历史上看,公募基金自购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市场处于低位波动时,机构认为中长期会有复苏或反弹。例如,2022年10月,A股市场持续波动,两天内就有18家公募基金和资管公司宣布自购,金额超过15亿元。随后几个月(2022年10月25日至2023年2月24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9.73%。

又比如,2020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出现大幅回调,市场情绪悲观。但对于一些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在市场调整中看到的是机会。当时,兴证环球基金率先宣布以自有资金购买旗下部分股权基金6000万元,随后受到天弘、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富国银行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密切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已有近50家开展公募业务的基金公司或资管公司开展自购业务,自购总额超过25亿元。其中,天弘基金自购金额高达5亿元,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华安等基金公司自购金额也超过1亿元。 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7月9日,上证综指上涨20%。

“一般当市场持续波动时,历史业绩好的基金管理人会最先购买自己的产品,公募基金公司也会自掏腰包购买自己的公募产品。一些基金公司高管和员工也会加入进来。自购过程是为了传达con“对市场和公基金产品的信心。”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多位受访者表示,低价加仓也可以为基金经理未来获得超额收益做好准备。

p>

那么,那些用“真金白银”购买自有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现如何?谁表现最好?

东方财富精选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88只公募基金(A/C股另算)从所属基金公司获得资金认购固有基金。三年多过去了。从历史表现来看,2020年一季度末至11月12日期间, 2023年,80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占总数的90%,其中10只产品区间收益率超过50%,甚至诞生了“倍增基金”,但也有8只基金出现负收益

除了基金公司自购之外,长安基金规模、基金经理变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基金产品的业绩水平。根据建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实证研究,基金产品规模与基金管理人阶段收益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各类基金产品,管理人的管理规模是有边界的,管理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影响基金业绩。

受访者认为,公募基金自购是一个积极信号,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但并不是影响市场的唯一因素。投资者要想参与A股市场投资,不仅要关注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动向,还要关注市场动态、行业政策、宏观环境等变化,充分进行研究和分析。风险评估,明确自己的投资者权益参考文献。

本报记者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