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开始流行。继Liquid Metal之后,韩国关键UTG玻璃厂的垄断已迅速被打破

文/智物

随着各大厂商折叠屏型号和专利的曝光,我们基本可以相信预计未来6至12个月,国内折叠屏手机行业将迎来集中释放,厂商之间的折叠屏大战将正式进入激烈阶段。

“知物”(微信公众号:知物科技评论)获悉,2022年春节前,华为很可能发布首款翻盖式折叠屏手机,主攻更便宜的折叠屏市场。更值得期待的是,华为将在2022年发布两款折叠屏旗舰手机,一款外折叠,一款内折叠。其中,华为将于明年3月更新Mate X/XS的外折叠设计,并首次采用UTG(超薄柔性玻璃)盖板由凯盛科技独家供应。

知情人士透露,华为和凯旋的团队在这个项目上合作已久,而UTG盖板也是折叠屏产业链目前面临的最大考验。

《知物》曾发表《UTG好,折叠屏最后一个障碍能否攻克?》 ”文章介绍了现阶段折叠屏行业的两大问题:铰链设计和屏幕盖板。

前夕折叠屏手机爆火,UTG玻璃正式成熟

其中,铰链设计可以依靠Ferno等国外厂商提供的安装解决方案,但在屏幕盖板的应用上,却有一些问题。 CPI这种过渡技术不适合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已成为共识,但海外厂商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国内对 UTG 的需求。

因此,国内UTG产业也被视为未来将直接影响折叠屏手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华为与凯盛科技的此次合作或将成为国内折叠屏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

受此影响,凯旋科技股价也一路上涨。继11月16日盘中涨停后,凯盛科技18日收于涨停。这家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子公司的二线公司再次成为A股市场的焦点。

曾经的行业龙头,如今的UTG新贵

与近年来行业中涌现的新兴玩家不同,凯盛科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是首批国家综合甲级企业之一新中国成立的科研单位。

在玻璃工业技术史上,蚌埠院率先将中国玻璃技术引入国际市场,设计了第一条符合国际标准的浮法生产线,也是第一个将玻璃厂烟气融入国际市场。国内成功推广应用煤气脱硫技术的单位。

2000年,蚌埠院加入中国建材集团,改制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同年,安徽华光玻璃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加入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浙江大学、蚌埠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蚌埠珠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联手发起成立“安徽方兴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5年,方兴科技通过收购深圳国兴科技,正式进入显示模组行业,并更名为“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次年。

凯盛科技成立之初,将业务划分为新型显示技术和新材料产品两大板块。在随后几年的发展中,前者逐渐扩展到ITO导电膜玻璃和柔性触控。 、面板薄化、保护盖、显示及触控一体化模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显示产业链。

2019年,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相继发布,CPI(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盖板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手机屏幕盖板,CPI的量产技术成熟,性能比较稳定,价格也比较有优势。所以大家都选择了这种材料作为第一代折叠屏机型的屏幕盖。

UTG突破,凯盛科技改变

但是CPI覆盖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比如因为它的硬度差,透光率不够,容易划伤,反复折叠后容易出现折痕。因此,CPI覆盖被视为一种折中的“过渡方案”。

此时,凯盛科技率先意识到UTG盖板在折叠屏行业的潜力。 2019年,整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蚌埠光电材料。基于其他企业的技术优势,成立了柔性玻璃联合实验室。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攻关,2020年8月,凯盛科技成功自主研发主流规格超薄柔性玻璃厚度30-70微米,弯曲半径小于1.5毫米,实现产品质量连续20万次弯曲不损坏,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12月,凯盛科技投资建设UTG盖板项目一期,并于今年上半年实现量产,能够满足供货条件。据光大证券测算,该项目一期的投资建设将为凯盛科技带来150万片/年UTG罩产能。

2021年2月,凯盛科技宣布超薄柔性玻璃产品良率、弯曲半径、弯曲次数持续突破,实现30微米弯曲半径小于1毫米。这也意味着华为的折叠屏解决方案将向外折叠使用UTG玻璃的版本基本上是可行的。

打通UTG全产业链

在具备了UTG盖板量产出货能力后,凯盛科技趁热打铁,于今年3月投资约10.25亿建设二期工程UTG项目,将新增1500万件。年产能计划于2022年12月建成投产。

除了产能优势之外,凯盛科技的技术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也十分突出。

天风证券认为,在UTG领域,凯盛科技对上游核心原材料的控制力较强,业务可与成长期的康宁相媲美。该公司生产的UTG有望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下一步。技术迭代的核心组件。

事实上,凯旋科技的业务在UTG领域的布局可能比康宁还要深入。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UTG行业的产业结构,大致分为原片生产和玻璃减薄两大环节。

以三星发布的Galaxy Z Flip和Galaxy Z Fold 2为例。两款手机均采用德国Schott供应的UTG原装玻璃,并由韩国Dowoo Insys公司减薄。据市场研究公司DSCC称,康宁将成为三星2021年下半年推出的折叠屏手机的UTG原膜供应商,韩国公司eCONY将进行二次加工。

UTG制作的主要障碍集中在原片制作流程上。目前,该领域的原片供应仍由肖特和康宁控制,但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

今年4月,凯盛科技发布公告为更好地开展产业链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经蚌埠光电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蚌埠院、蚌埠光电与公司签署了《委托管理协议》并委托凯盛科技经营管理蚌埠光电。

据悉,蚌埠光电是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专业从事高端光电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协议签署后,蚌埠光电将负责UTG原片晶圆的生产和供应,拥有70吨/日的产能。

至此,凯盛科技拥有国内唯一涵盖“高强度超薄玻璃原片-玻璃极限减薄-高精度后处理”的国产UTG链条。

国内手机厂商找到了“唯一的战斗机器”

凯盛科技委托蚌埠光电管理后,前后端生产流程可以紧密配合,按照终端客户的需求,这也将有助于推动新型显示的迭代升级。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也对折叠屏“越来越痴迷”。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以往对折叠屏持保守态度的手机厂商,今年却成为折叠屏手机阵营中的“生力军”。

vivo和OPPO高管均公开表达了对折叠屏手机的悲观态度,认为折叠屏手机技术不成熟,消费者体验没有明显价值。

如今,随着政策的松动液态金属产能,凯旋科技UTG玻璃已破冰。国内折叠屏产业链只需要一个实力雄厚的铰链设计师来取代安诺电子。精研科技好像来了。在一个领域努力工作。折叠屏手机将成为2022年最值得关注的手机产品。

折叠屏是国内各大厂商唯一的机会进军高端市场

今年6月,vivo申请了“Nex Fold”“Nex Roll”和“Nex Slide”三个商标,分别对应折叠、滚动和滑动。这三种形式的折叠屏手机,结合最近的消息,vivo首款折叠屏手机可能会在明年推出。第一季度推出。

OPPO的折叠屏产品策略更为激进。据产业链人士透露,OPPO明年折叠屏产品出货量将达到1500万片,价格将“突破同类产品的底线”。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知物”分析了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厂商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华为退出主流阵营后,其他厂商仍然无法继续探索产品线并继承华为保留的市场份额,而折叠屏几乎是他们进入高端阵营的唯一选择。

淡出人们视线的华为,在手机市场节节败退,但始终不肯放弃在折叠屏领域的地位。

11月17日,华为出人意料地召开发布会,发布了Mate X2珍藏版。尽管5G芯片严重短缺,华为还是在手机上保留了5G芯片。据悉,华为将在后续的折叠屏迭代中使用所有剩余的5G芯片。

尽管缺乏5G芯片这样的“硬通货”,但华为的折叠屏领域的技术优势不容小觑。不仅独立完成了几代铰链的设计,还直接推动了UTG技术的发展。

相关人士透露,为了突破UTG玻璃的技术瓶颈,华为和凯盛科技很早就开始布局。今年7月,凯盛科技与华为联合发布了一项“优化柔性玻璃弯曲性能”的发明专利。总结表明,该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柔性玻璃的弯曲性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华为接下来发布的三款折叠屏手机也将搭载这项技术。其中,采用上下折叠方案的Mate V可能会在年前发布。